打邊爐

我喜歡吃打邊爐,不論天氣冷暖,人多人少,隔幾周便心思思想來一頓。這種心態可能來自先父,兒時家貧,父親間中回家晚飯,冬天時間中會打邊爐,他親自去街市買肉料回家,操刀切肉,切伴碟如芫茜、薑、葱絲,炸花生米、切酸薑絲,忙個不休,我們只負責下欄工作如洗菜,及飯後清潔。可能是少有機會吃這麼多肉,吃得豐富,所以特別雀躍。

我現時家中的湯底慣用洋葱、蕃茄、紅蘿蔔和白蘿蔔,另加豆腐、現買豬肉丸,自製鯪魚滑混蝦膠成球。有些人喜歡特別的湯底,如雞湯、藥材、川味,我覺得沒有需要,肉類自有味道,無謂加其他味道夾雜。先父喜用肥臘肉或豬油渣作湯底,取其動物脂肪可以滋潤大量青菜,再加進白蘿蔔和豆腐,據說下火。香港街市時常有混好的鯪魚滑出售,可惜都是滑而不黏,缺乏彈性,有次在街市看見魚檔混鯪魚滑,加入大量雞粉,此後很少再買。預先絞碎未混的鯪魚肉不常見供應,只好買一塊大魚肉或鯇魚肉回家代替,自己把魚肉用鋼匙刮出再順時針搞勻,刮魚肉工夫多,很費時,但搞得夠時間魚滑有彈性,調味料隨自己喜好,我通常下糖、鹽、生粉、胡椒粉、生抽、葱花和料酒,有時會加大地魚粉,間中加街市買回來的蝦膠,可依從自己口味細調。

現灼食材可隨個人愛好,主要是鮮牛肉、其他看街市有何食材可選,肉類我多配豬肝和豬心,如有售會選雞肝。先父在生時間中會買到牛仔肝,比豬肝細膩,我卻遍尋不獲。過去還有豬腰,處理尿腺花工夫,現已少吃。海產我多選龍躉肉,如適逢有售或選大的海紅鮋肉,或大魶魚(鯛魚)起肉切片,其他如明蝦、小鮮鮑、鮮魷魚或八爪魚,看有甚麼新鮮,間中或會買鮮帶子、龍蝦起肉切片也不壞、在北美居住時間中買象拔蚌,味道非常鮮美,回港後嫌貴少吃。魚片方面,先父多選鯇魚片或生魚片,我較愛深海魚。

青菜多選唐生菜和西洋菜,其實青菜很隨便,塘蒿、波菜、韭菜、豆苗、芥蘭苗都無不可。另有自切芫茜、葱絲和薑絲,也甚花工夫。打邊爐的洗切工夫絕對不少,切莫輕視。

不時在網上看到,香港人都說喜歡吃火鍋/打邊爐,取其不用太多準備,街市買回機切凍肉片和各款急凍肉丸,最多洗幾條菜,一大班人吃個不亦樂乎。我對機切凍肉片和急凍肉丸不甚喜歡,覺得鮮肉海鮮較合口味。打邊爐最好只限自己家人,還要為每個人準備一雙公筷和灼子,避免口水混雜容易互相感染。有些人吃打邊爐很不耐煩,一下之把肉類全倒進鍋裡,滾熟後分吃,完全不顧不同肉類的火候要求。我則認為吃胡亂烚熟的肉片肉丸絕非美食,寧願不吃。

夏天喝啤酒,秋冬喝燙暖的日本清酒。

Explore posts in the same categories: 香港飲食文化, 中西飲食文化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