澳門一日遊

去年曾兩次乘巴士,經港珠澳大橋去澳門作一日遊。

早上乘巴士過大橋出發,大橋車少人稀,恐怕收入未夠支持大橋的營運開支。


節目一:抵埗後先去紅街市旁邊的龍華茶樓午飯,廣式飲茶,吃點心,蒽油雞,炒菜和乾炒牛河,食物取價偏高,沒有幾多服務,但內裡保持舊日廣式茶樓的佈置和擺設,懷舊環境難求。龍華茶樓是澳門文化廳撥款保育的舊式茶樓,碩果僅存,晚上間中安排一些展覽和文化藝術表演節目,例如中樂和南音演唱,值得一訪。

節目二: 飯後去望廈新西洋墳場掃外婆墓。我的外婆是老澳門人,天主教徒,年青時在土生葡人家當家傭,學懂煮澳門葡國餐,也懂講幾句本地土生葡語,年紀老了便替一家餐廳供應炸咖哩油角為生,間中當地土生葡人家庭宴會,也向她訂購咖哩油角作為小食。她每天大清早起床炸咖哩油角,託踏單車上班的表姨送去新馬路的餐廳。我不知她能夠賺多少,但看來足夠生活。她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在澳門逝世。

節目三:往訪附近的盧廉若花園,看嶺南茗茶文化展覽。澳門人叫這裏作盧九花園,是個佈局獨特的江南園林。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,花園老宅的一部分租了給培正中學闢為校舍,這座古色古香的建築物仍在,已經是重建的培正中學校舍的一部分。澳門培正中學對我有特殊意義。先父曾在這裡上中學,先父母親在這裡邂逅。跟著去附近賈伯樂提督街看看門牌100號。這裏曾是外婆的故居,母親帶著我們姊弟妹四人離開順德鄉下,先去澳門寄居外婆家,居住半年才來港與父親團聚。這一帶附近都是兩三層的小洋房,主要是澳門土生葡人居所,至今還記得過路挑擔小販的叫賣聲:「熱辣辣豬仔包」、「好靚大媽地(番茄)」,居住樓上的太太聞聲出陽台購物,垂著長繩吊下籃子付錢,再把賣回來東西吊升回樓上。現今原來的兩層小房已經拆卸,改建七、八層的樓房。來港後間中去澳門探訪外婆,所以對這一帶特別熟悉。從前的老房子都已拆卸,未改建的是家門斜對面的藥山寺,小時是重要的遊戲去處。

節目四:訪崗頂三巴仔(聖若瑟修院)教堂,看澳門最重要的收藏品:耶穌會的會祖之一,聖方濟各沙勿略的遺骸,割下一節骸骨聖髑收在修院聖堂內,供信眾憑弔。聖方濟各沙勿略是西方世界對外面世界大發現後,歐洲與東亞開始交往的第一位天主教教士,他跟隨葡萄牙人東來,先停留印度果亞,曾往日本,多次想訪中國不得其門而入,1552年客死台山外海的上川島。離開三巴仔後遊崗頂,參觀龍蒿寺(聖奧斯定堂)和崗頂劇院。

節目五: 從崗頂步行下山,先往議事亭前地旁的營地街市午茶,喝煲仔奶茶,吃梓記牛雜。然後回議事亭前地的仁愛堂博物館。博物館收藏了不少早期來華留澳的教士的用品,其中不少精細陶瓷,牙彫和貝彫,都帶耶穌會的會徽,反映了耶穌會對早期澳門的影響。參觀完博物館後去超市買罐頭葡國臘腸,罐頭葡國臘腸是我最愛,至今仍然是烹煮澳葡式菜色必備食材。

節目六: 回二龍喉花園附近的澳門退休人士協會晚飯,點了煎魚沙律和紅豆豬手跟飯。另點燒乳鴿和雜菜燴馬介休頭面。後者初次嚐試,是協會的招牌菜式之一。魚頭炆得很軟熟,調味甚佳,是典型澳門囗味。澳門退休人士協會是當地土生退休公務員組織,餐廳的澳門菜燒得很地道,價錢合理,是我訪澳門的主要食處。

晚飯後打的到港珠澳大橋回港,結束澳門一日遊。

Explore posts in the same categories: 各國飲食, 文章, 中西飲食文化, 中國飲食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