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chive for the ‘菜市場’ category

西式晚餐

27 九月, 2020

今天的西式晚餐是羅宋湯和紅酒燴羊膝。

羅宋湯料包括:街市牛肉擋的牛肉下欄,洋葱、番茄、紅蘿蔔、紅菜頭、西芹、椰菜,小火滾兩小時完成。配小麫包吃,鮮甜美味。我家習慣加葡國臘腸,今回忘記了。

燴羊膝用冰凍紐西蘭羊膝,一般凍肉店有售。解凍後先用鹽和碎黑椒略醃,放鑊上稍煎備用。先下油爆香蒜蓉、薑絲、洋葱、蕃茄粒、少許紅蘿蔔粒、西芹切碎、檸檬皮切碎,翻炒後加少許清雞湯、200 ml 紅酒,再加清水,少許冰糖,海鹽,水大滾下羊膝煮15分鐘,然後慢火炆90分鐘便可上桌。羊膝夠腍,伴薯蓉吃。第一次試製紅酒燴羊膝,自覺味道甚佳,事後翻查,才曉得忘記了落生蒜。

開一瓶 2006 Chateau Cote Montpezat, 酒味較重,配羊肉至為恰當。

家常便飯

23 九月, 2020

今晚的家居晚飯:

青紅蘿蔔瘦肉湯、焗豬排、麫豉笳子煮魚球、白灼菜心。

不妨一提我家的自製魚球,很多時去街市的淡水魚檔買絞碎的鯪魚肉,我不賣那些已經攪拌好的鯪魚膠,因為曾看見過魚販加雞粉進魚肉,可能味道特鮮,但不是原來魚肉的味道,另外,他們的成品雖然夠滑,但煮成魚球缺乏彈性,所以不買。曾經有一次詢問是否有未攪拌的鯪魚肉,檔主不悅,認為我挑戰他的權威,說他拌鯪魚肉幾十年,從來沒有顧客說不好吃。我道歉而退,以後不再光顧。其實各人口味各異,不值得大動肝火。

特別買活鯪魚起肉回家刴,又嫌魚肉內小骨太多,無法去掉,於是參考上海堂兄姐的辦法,改買一塊大魚肉或鯇魚肉,用鋼匙羹把魚肉刮出,方便揀出魚骨。刮出的魚肉加鹽、糖、生粉、生抽、少許料酒、胡椒粉和葱花,放大碗中順時針方向攪拌到起膠,間中會加大地魚粉,買現成的蝦膠同攪拌亦佳。我的家製的魚球可隨自己喜愛加料,加蝦米或碎豬肉亦無不可。

索菲亞菜市場 之二

19 八月, 2020

2、 札安斯基廣場

遊索菲亞第三天,是最後一天,下午乘飛機離開,趁上午的空檔,去了居住酒店附近的札安斯基廣場(Zhenski Pazar)一帶的露天農產品市場(Central Farm Market)。

這個市場是索菲亞最大的農產品市場,供應的農產品主要來自索菲亞附近的農村,也有些遠道來自希臘,蔬果攤檔很多,產品種類繁複。尤其是番茄和辣椒,各種顏色形狀皆有,不少品種都是第一次見到。

市場內肉檔有好幾家,賣的以豬肉為主,有些已分割分類,其中內臟不少,可見當地人是吃內臟的。另外,也見切割出來的豬腳,亦有匈牙利和俄羅斯市場慣見的大片肥豬肉。

另外有宰好的雞隻和分割開來的雞肉。倒是牛肉店比較少見,只得一家,不過有肉食店陳列了各款牛內臟,如牛肚、百頁、牛肝等。有幾家肉食店都見兔頭,不知如何烹煮,也未吃過。奇怪的是看不見出售羊肉,有肉食店即時灌製香腸出售。可能因為索菲亞是內陸城市,海產少見供應,整個市場只見一家,賣冰凍海魚,都是普通貨色。

市場內見一兩家奶類製品如芝士專門店,有好幾家專賣硬殼果,也見專賣香料的店舖,類似一般中東國家的乾果和香料店。

這個市場己經有百多年歷史,因附近有東正教堂,清真寺和猶太教堂,成為不同種族和宗教居民的主要食品供應點。有人稱這個市場作婦女市場(Women’s Market),可能因為傳統是女性負責買菜關係,街道一邊有店舖出售婦女服飾,其中有售二手衣服。

市場內有不少膚色較深黑粗糙的攤檔人員和過路人,據說是吉卜塞人和來自北非的難民,不少旅遊網誌都特提醒讀者逛市場時千萬注意個人物品和錢包,提防扒手。

看見有家陶器店陳列品的圖案特別,遂去買了一兩件器皿,留個紀念。店主人也很高興,跟我來一幅合照。

索菲亞菜市場

18 八月, 2020

1、 中央市場

遊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的第一天,中午先去居住酒店附近的一家中央市場Central Market Hall (Tsentralni Hali)了解市民生活,兼吃午飯。

中央市場建於1911年,新文藝復興式建築,近年舊式市場翻新,不少攤檔都己經闢作其他貨品的零售店。市場仍有部分保留售賣食材:有幾家鮮肉攤檔,以豬肉佔多,有一檔兼賣牛肉,有一檔賣雞肉,另有一檔賣魚。其中有肉檔售賣羊舌頭和牛肝,雞肉有用豬網油包裹的,豬網油在香港近年罕見,想不到他們仍用。另外有幾檔售賣香腸火腿一類熟肉。最特別是一檔專賣橄欖,有幾十款供選擇。令人奇怪的是蔬菜只得一兩檔,而且款式不多。難道顧客都轉了光顧超市?或去了附近的農民市集?

中央市場內有幾檔食肆,我們隨便選了其中一檔,各自吃了一盤雜菜湯,一片多士,兩個人分享了一客奄列。雜菜湯太鹹而且溫吞熱,並不好吃。飯後再走動,才發覺地庫層另外有兩檔供應道地食物,而且款式繁多。如果坐下前先巡視清楚,吃的應該不同。

有個當地嬸嬸可能覺得我樣子英偉,特別跑過來跟我來一幅合照。

里斯本的河濱市場

19 十一月, 2013

GetAttachment[1]

lisbon2

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旅行,一心尋找我們在澳門熟悉的葡國美食,結果失望而回。

首先去當地的菜市場,見識一下地處大西洋海洋小國的海產風貌。很少里斯本的旅遊指南會介紹Mercado da Ribeira (河濱市場),這個菜市場座落老城區,從旅遊交通樞紐點的Rossio 車站過去,步行約十五分鐘,也可以乘坐地鐵或輕鐵前往,不外兩、三站便到達Cais do Sodre站。這裡也是交通樞紐點,有地鐵、輕鐵或渡船碼頭到其他地區,乘坐渡船過河可到Cristo Rei(耶穌君王像)山。市場就在車站碼頭對面。

網上找資料,這應是里斯本最大的海產市場,也多蔬果供應,是當地居民日常生活食物供應市場,也是背囊客補充食物去處,想像有如巴塞隆納La Boqueria市場般熱鬧擁擠。本來一意前來這裡趁趁熱鬧,順便吃頓海鮮中飯。

豈料來到這裡,才發現無甚人氣,一片冷清。上網再查,原來河濱市場的營業時間是早上8時到下午2時,我們來到已經11時多,可能來得太晚,要買菜的一大清早便買了,攤檔已紛紛休息。

portugal3
portugal4

市場裡有幾家海產攤檔,較多的是墨魚、魷魚、鱸魚、鯖魚等,品種不多,都是冷藏冰凍貨式。看見一堆不知名小魚混在一起,有點像香港水上人家賣的的雜魚,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拿來炭烤吃。葡萄牙以罐頭沙甸魚著名,還以為他們大量撈捕,會有大宗陳列,卻一條沒有看到。當地土產店卻見大量沙甸魚罐頭。香港超市多的是老人牌葡萄牙罐頭沙甸魚,所以對我沒有吸引力。最熟悉的葡國鹹魚馬介休(Bacalhau)呢,也沒有看見。稍後在旅遊區的土產店舖內卻見大片陳列,可惜不便攜帶回來,要吃,下次去澳門買回來好了。

葡國鹹魚馬介休是鱈魚(Cod),原來產自北海,葡萄牙人醃作鹹魚,在「發現的年代」,葡萄牙水手帶著遠渡重洋,吃來一解思鄉之苦。澳門著名的馬介休菜色有炸薯蓉馬介休球和馬介休炒飯。我在里斯本的餐廳吃了幾次炸薯蓉馬介休球,可能不夠新鮮熱辣,沒有澳門的好吃。里斯本餐廳的烤沙甸魚價錢昂貴,甚為不值。沙甸魚是下價魚,香港的海產市場間中找到,每斤才三十幾元。

看蔬菜攤檔,都是洋荵、蕃茄、馬鈴薯、青椒、紅蘿蔔、椰菜之類,無甚地方特色。
portugal2

河濱市場不像歐洲慣見的菜市場般,內裡沒有食肆,市場外面街道也甚冷清。最後在後街找到一家當地人吃飯的小店,雖然語言不通,只好憑手語,夾著英語指指點點,由老闆發版,點了青菜薯蓉湯、炸魚塊、拷肉和炒飯,跟鄰桌吃的一樣。飽餐一頓,味道可以,價錢合理,算是吃到當地居民的道地葡國菜。

巴塞隆納La Boqueria市場

20 十月, 2013

barcelona1

baecelona market

去西班牙巴塞隆納旅行,一定不要遺漏參觀著名的La Boqueria Market (The Mercat de Sant Josep de la Boqueria)(聖約瑟/聖荷塞市場),位置在市中心哥德區旁邊,就在繁忙而且遊客擁擠的La Rambla(蘭布拉)大道上。看完了大教堂後,沿蘭布拉大道步行往港口旁的哥倫布紀念柱途中必然經過,就在右手邊。很多旅遊書都有介紹,奇怪的是《Lonely Planet》沒有。
La Boqueria有超過一百多年歷史,網上旅遊訊息介紹是1217年開始的城外肉市場,我們姑妄信之。按如今金屬屋頂和棚架的建築風格看,應是二十世紀的建築物,網上說建於1911年。

bar9

La Boqueria號稱全歐洲最大市場之一,裡面充斥著各種食品,水果乾果、海鮮和肉類。從蘭布拉大道市場一進正門是水果區,琳瑯滿目,色彩鮮艷亮麗,甚富吸引力,顧客看來主要是遊客,最多人購買的是切好成粒狀的水果杯。水果區後面是蔬菜區,不過,以傳統西方式的蕃茄、馬鈴薯、紅蘿蔔等為主,還有各種南瓜、茄子和squash、不知名的菌類,和做沙律的羅馬生菜。我們慣吃的青菜,他們那裡少見。

bar4

bar5

barc2

蔬菜區後面是海鮮區,這裡應該是歐洲重要的海鮮市場,各種海產魚類品種繁多,其中不乏鮮活。西班牙位於歐洲西南端,對著地中海和大西洋,所以海產豐富。不過,據當地朋友說,地中海污染嚴重,海產不能吃,海鮮應該是來自大西洋那邊的。放眼望去,攤檔各有焦點,有專賣貝類:各種蜆、蚌、青口、帶子、生蠔、和”虫聖”子。有專賣鮮蝦、螃蟹和龍蝦的。龍蝦有見活的,蝦殼平滑的個子較大,蝦殼帶尖釘的個子較少。有朋友說小龍蝦這裡也有供應,但我沒看到。這裡魚類也多,陳列出來的見有鱸魚(Sea Bass/Lubina)、鲭鱼(Mackerel/Caballa即我們的花鮫魚)、比目鱼(Halibut/Fletan即我們的左口魚)。另看見有Pompano (似我們的黃)。較多是Monkfish/Cola de Rape (鮟鱇魚),剝了皮來陳列。最特別的是看到魔鬼魚(“魚甫”魚),顏色較淺花紋較顯,可見他們也吃魔鬼魚。查網上資料,他們還有Bacalao,就是澳門的馬介休,英文譯作Cod(鱈魚),不過我沒有見到。這的確是我外遊去過的菜市場中,海鮮最多的一個。當然更大也不能與香港比較,香港菜市場的海鮮從世界各地空運過來,他們主要供應本地特產,那裡及得上我們的國際性。

海鮮區外圍和後面是肉檔,豬、牛、羊、雞、鴨俱備。香港的肉檔較少見的是兔子,都收拾乾淨。他們的凍櫃內有內臟,也是慣常食物。西班牙火腿享譽全球,當然也多火腿專門店。

肉檔附近有幾家食肆和快餐店,這些才是我們此行目標,因為是著意前來吃午餐也。我們本來以為食肆開在市場內,一定會接受自己購買材料後加工,豈料到處詢問一番後才曉得並無此等服務。尋找多時,已走到飢餓疲倦交迫,只好隨便選一家較少客人輪候食肆等候。好不容易覓得吧位置坐下,看別人吃的照版煮碗,點了一盤烤海鮮拼盤,一碟烤雞翼,一碟烤小青椒,以啤酒和礦泉水作飲料。烤海鮮拼盤算是內容豐富,計有鮮蝦、帶子、”虫聖”子、小魚各二,和切成小粒的八爪魚一堆。食物味道普通,烤熟加鹽,無甚驚奇,價錢絕對可以跟得上正式的中等食肆。我在法蘭克福曾經光顧西班牙食肆,吃過Pescaito Frito(燒小魚)拼盤,印象中小魚比這裡要多。其實東莞、中山和香港蛋家都有同類的蒸雜魚,一大堆不知名小魚拼在一起蒸,就叫蒸三鮮,比他們的鮮美得多。烤雞翼沒有驚喜,烤小青椒是當地人慣常佐酒小食,有辣有唔辣,多都吃不完。

2013-Sept-27_Barcelona Market_20130927_204943

2013-Sept-27_Barcelona Market_20130927_213514

中環街市

26 十月, 2012

香港特區政府決定保留中環街市舊建築,但對日後用途未有具體計劃,索性用圍板圍住,圍板上畫上一些綠色的圖畫,不知何時改建恢復。

我對中環街市舊建築並不欣賞,覺得並非別具風格,比不上現時改稱「西港城」的上環街市,所以沒有太多的保留價值。不過,既然決定保留,不建高樓大廈,讓中區這片石屎森林騰出多一塊公眾休憩之地,也未嘗不是好事。

與其為中環街市舊建築的用途大傷腦筋,另外設計合適的新安排,不如因利乘便,保留原來設計,恢復用作「中央市場」(Central Market)好了。

我到過不少國家的城市,尤其喜歡逛逛當地的菜市場,既可一覽當地特色,買點土產回家嚐嚐,也可從陳列的商品了解居民的生活習慣。

印象較深的是匈牙利布達佩斯,和義大利佛羅倫斯的中央市場。兩家都是老建築,古典建築風格,甚具觀賞價值。內面是有實際生活功能的菜市場。布達佩斯的中央市場較大,貨品包羅萬有,既見日常生活食物的肉類蔬菜,調味品和副食品,也見一般家庭雜品,成衣玩具。佛羅倫斯的中央市場主要售賣日常食物的肉類蔬菜,各種乾果,調味品和餐酒。參觀這兩個菜市場後,我才曉得匈牙利生產大量鵝肝,供歐洲各國餐廳需要;也認識到義大利人把動物內臟看作美食,有各種獨特烹調方法。

佛羅倫斯中央市場,設有熟食檔,以牛雜三文治著名,要排長隊輪購,買後坐到旁邊的長桌,再配一杯紅酒慢慢享用,別具風味,生意不俗,是遊客淺嚐道地美食的好去處。我也去過維也納的一家菜市場,雖然也有蔬果肉類供應,似乎以路邊食肆為主,生意甚佳,我曾光顧過其中一家海鮮檔,食物不錯,但收費絕對不比正式餐廳便宜。